目录

《乡土中国》读书笔记

《乡土中国》由费孝通先生的14篇论文组成,其内容是对中国社会基本结构的深入剖析。其中《差序格局》一篇最让我印象深刻。该书并不难读,但若要想全部理解还需花点功夫。在这里我是浅读后浅记一下笔记,防止读完后一无所获。

乡土本色

总体介绍乡土中国

  • 土气(指泥土,我们的民族从泥土里长出来光荣的历史,当然也要受到土的束缚)

  • 不流动

  • 聚村而居

  • 熟人社会<->陌生人社会

文字下乡

  • 文盲 != 愚蠢:乡下人不知道怎么应付汽车,这是知识问题,不是智力问题。
  • 面对面的社群交流不需要文字。
  • 但还是应当推行文字下乡。

再论文字下乡

  • 文字的发生是在人和人传情达意的过程中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阻隔。前文说了空间的阻隔,这篇说时间的阻隔。
  • 个人的今昔之隔
  • 社会的世代之隔:历世不移
  • 只有乡土性的基层发生了变化后,文字才能下乡。

差序格局

  • 公与私
  • 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
  • 以“己”为中心,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,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,愈推愈远,也愈推愈薄。

系维着私人的道德

  • 继续分析团体格局和差序格局的区别。

家族

  • 家庭的结构:亲子,家庭的功能:生育
  • 事业社群,主轴在父与子、婆媳之间,是纵向的。夫妇是配角。=> 夫妇之间会有矜持和保留。

男女有别

  • 乡土社会和现代社会在感情定向上的差别
    • 亚普罗式(Apollonian) —> 接受 —> 乡土社会
    • 浮士德式(Faustian)—> 创造 —> 现代社会
  • 为了秩序的维持,一切足以引起破坏秩序的要素都被遏制着。

礼治秩序

  • 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,不在“人”和“法“这两个字上,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,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
  • 乡土社会主要是礼治,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,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,使人服膺;

无讼

  • 因为乡土社会是一个礼治社会而不是法治社会,认为打官司是一种可羞之事,表示教化不够。
  • 现行的司法制度在乡间发生了很特殊的副作用,它破坏了原有的礼治秩序,但并不能有效地建立起法治程序。

无为政治

  • 偏重于社会冲突:横暴权力

  • 偏重于社会合作:同意权力

  • 乡土社会是皇权的发祥地。为了皇权自身的维持,在历史的经验中,找到了“无为”的生存价值,确立了无为政治的理想。

长老统治

  • 文化和政治的区别是在这里:凡是被社会不成问题地加以接受的规范,是文化性的;
  • 当一个社会还没有共同接受一套规范,各种意见纷呈,求取临时解决办法的活动是政治。
  • 文化的基础必须是同意的,但文化对于社会的新分子是强制的,是一种教化过程。
  • 乡土社会相互对待的态度是根据长幼之序。

血缘与地缘

  • 血缘社会就是想用生物上的新陈代谢作用——生育,去维持社会结构的稳定。
  • 在稳定的社会中,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。
  • 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。
  • 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,而地缘却是契约社会的基础。

名实的分离

在中国旧式家庭中生长的人都明白家长的意志怎样在表面的无违下,事实上被歪曲的。虚伪在这种情境中不但是无可避免而且是必需的。

从欲望到需要

  • 乡土社会 => 经验 => 欲望
  • 现代社会 => 知识 => 需要